ad1
财运之星 -> 聚焦 -> “医”看2023医保改革先行先试,破“看病难、贵”痛点

“医”看2023医保改革先行先试,破“看病难、贵”痛点

栏目:聚焦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璠   发布时间:2023-12-30 09:31   阅读量:16881   

2023年,不少人是从“阳了”开始的。伴随2022年末疫情防控“二十条”以及“新十条”发布,三年抗疫,在今年年初国家宣布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进入了新阶段。三年疫情,中国人民对于生命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于健康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国医疗队伍有了最深厚的信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里征途始于足下。三年硬仗收官,广东卫生健康事业的脚步仍未停歇。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事业的合作建设愈发紧密,跨境医疗服务惠及了大湾区多地居民;这一年,广东持续落地系列措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痛点,新版广东药品目录发布,超6000种药品纳入医保,“无卡就医”为群众提供就医便利;秋冬以来,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峰再次考验基层医疗能力,多地基层社区医院提供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医疗服务,并开设夜诊,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推进集采落地,减轻群众药耗负担

2023年,广东先行先试,推出多个务实举措,持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致力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市民刷脸就医。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广东省有序推进国家集采七批294个药品以及两类国家高值医用耗材中选结果在全省的落地生效,并以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为抓手,推动省级带量采购驶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已落实16批共800多个药品集采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21批医用耗材集采,药品平均降幅36%,最高降幅98%,耗材平均降幅61%,最高降幅93%。已覆盖临床所需82%的药品,提前3年完成了国家“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有效减轻了百姓负担和医保基金支出。

保好“救命钱” 开展门诊共济保障改革

为提高门诊统筹互助共济能力,让更多救命钱用在刀刃上,2022年12月,广东省全面开展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这次改革包括全省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就医,支付比例分别不低于50%、55%、60%,平均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超过2000元,部分地市最高支付限额较改革前提高4至5倍,珠海、清远等市不设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参保人员本人扩展到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实现了统筹基金社会“大共济”、个人账户家庭“小共济”。以广州市为例,新政实施之后,2022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惠及2.7万参保人,人均报销金额从原来的150元增加到380元,报销比例增加153%。

为了更好方便参保群众享受门诊待遇,广东省积极多渠道拓展提升就医用药保障服务,包括建立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拓展参保患者用药购药渠道,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国家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 “互联网+”复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参保人在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发生符合规定的诊查费和药品费,医保基金按照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予以支付,方便参保人就医购药。最后,落实“长处方”医保报销政策。医保政策支持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参保患者病情需要,适当延长门诊单次处方用药天数,最长可达12周。

以广州市为例,现在正在推行药品“双通道”机制,目前已推出16家“双通道”定点医院和30家“双通道”定点药店,涵盖291个药品。参保人在医院开具处方外配流转到指定药店,在药店拿药并享受医保统筹基金报销;统筹基金报销部分采取“单行支付”,不纳入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同时参保人因常见病、慢性病和门诊特定病种可以去医保互联网医院复诊,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完成开药并进行实时医保报销,医保报销标准线上线下都一样,药品配送到家。

率先开启“无卡就医”时代,缩短就医缴费时长

医保移动支付是“互联网+医保”的新型在线支付方式、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应用的重要内容,充分融合了医药健康场景,能有效提升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效率。就参保人而言,医保移动支付可以大大节省“看病买药来回跑、交费前台排长队”等场景时间耗费,提高就医购药便捷性。

作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试点省份,广东早在2020年就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看病不用卡,只用医保码”的“无卡就医时代”真正来临。依托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认证能力,“电子处方”“电子票据”让参保人可以“一码在手购药无忧”。

今年以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得到加强,推动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式的政策,广东省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这一项项举措,都在织密织牢全民医疗保障网,为生命护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医”看2023医保改革先行先试,破“看病难、贵”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