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
潺潺流淌,滔滔汩汩
作为运河上璀璨的明珠城市
济宁目睹了商贸的繁荣、时光的流转
也孕育出通达四海、崇文尚礼的城市风范
而今
济宁紧握“运河之都”这张耀眼夺目的城市名片
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时代的潮头
济宁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济宁,一座与“水”休戚相关的城市
济宁之称,源于济水
济宁之兴,缘起于京杭大运河
公元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
为了解决都城的物资供给
元朝依旧沿用了历朝历代倚靠的“漕运”
舍弃了隋唐运河的老路
不再绕行洛阳,而选择裁弯取直
最终成就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济宁因“居运道之中”
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
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
同时,这里又是
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水脊”所在地
为了平衡水位,济宁修建了众多的水闸
由于水位落差大、闸门众多
船只等候过闸所需时间较长
因此有的航船到了济宁后便就地卸货
并将货物转运到其他地方
济宁也成为连南贯北的重要客货交汇之地
和“漕粮运输的中继站”
南达江淮,北接京畿
济宁一跃成为齐鲁大地的繁华都市
“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元、明、清均在济宁设督理运河河务的高官
和最高漕河管理机构“运河总督河院署”
济宁也因此享有“七十二衙门”之称
和“运河之都”的美誉
到清朝乾隆年间
济宁的主要街道上
车辅面坊、鳞次栉比
商会衙行,竞相争市
特别是南门里和运河越河两岸
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
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
济宁,这座地道的北方城市
也被人亲切的称为“江北小苏州”
大运河浇灌了经济命脉和民生命脉
唤醒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河流和大地
运河深深刻入了济宁人的基因
塑造着城市的格局
也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放眼世界开了一扇窗
古水焕新生
“黄金水道”涌流不息
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
大运河按着千百年来的节奏从人们身边流过
千帆历尽,沧海桑田
却也不乏时代的新兴气象
时光翻页到现代
济宁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
明确提出将“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
列入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
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的目标
做大做强港航物贸,深度挖掘产业资源
推进“航道网、港口网、物流网、产业网”四网合一
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成为内河航运的绝对主力
2023年,在大运河畔
一座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拔地而起
它是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
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一组组电池取代燃油,成为船舶的动力源泉
至此,千年运河有了“绿色引擎”
2024年9月9日上午
随着一声火车鸣笛声响起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龙拱港作业区
至此,铁路货物可直接“下水”
水路货物也可直接“上岸”运输
济宁港航龙拱港铁路专用线的正式通车运营
标志着新兖铁路和京杭运河实现铁水联运
成为济宁市又一个“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
历史的苍穹下
运河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芳华
如今,我们伫立在运河古道
重新审视这条流淌数千年的人工河流
围绕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济宁优化培育区域新质生产力
从济宁港出发向西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向南直达“长江经济带”
向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
向北沟通“环渤海经济圈”
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
全国性互联互通大通道
港航业已成为济宁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4年1-9月份
济宁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7417万吨
同比增长43%
集装箱吞吐量29.8万标箱
同比增长105.1%
稳坐山东省内河航运“第一把交椅”
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山西、陕西、江苏、安微、江西等
12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
如今的运河两岸
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
人们呼朋唤友,三两成群
沿着堤岸骑行、散步
孩子在草坪上肆意奔跑
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飘摇
……
等到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洒向广袤水面,那一刻
浓厚的运河文化与惬意的生活气息
得到了完美融合
近年来,济宁大力整合全市大运河文化、
旅游及文物资源,深挖大运河文化价值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让历经沧桑的大运河重焕生机
让流淌千年的文脉浸润百姓生活
河水悠悠,润泽千年
从过去时光里的舳舻千里、帆樯如织
到现实图景中的物阜民丰、水清岸绿
大运河依旧生机澎湃
在历史的浪潮中奔涌向前,流向未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