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财运之星 -> 热点 -> 年底前2.6万亿元“麻辣粉”将到期是否成为降准动力?机构分析来了

年底前2.6万亿元“麻辣粉”将到期是否成为降准动力?机构分析来了

栏目:热点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安远   发布时间:2022-10-09 14:44   阅读量:15158   

日前,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随后10月,11月,12月分别有5000亿元,1万亿元,5000亿元MLF到期。

面对大额MLF到期,市场上关于降准置换到期MLF的讨论正在悄然升温。

那么,会下调吗看一下机构的观点

万亿MLF将到期。

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共有6100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包括100亿元7天逆回购和6000亿元1年期MLF。

8月份以来,月度MLF到期规模明显增加——7月份仅为1000亿元,8月份增加至6000亿元。

据统计,9月15日至12月15日,3个月内将有2.6万亿元MLF到期,占今年到期MLF的一半以上此外,2023年1月MLF到期量为7000亿元

这么多mlf到期,人民银行会怎么做。

历史上,传统的做法是续延到期的多边基金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降低标准以取代多边基金的情况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4月17日宣布,自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使用RRR降息释放的资金,按照先借后还的顺序偿还央行借入的中期借贷便利。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记者注意到,近期市场有观点认为,大量MLF到期可能是RRR降息的触发因素。

该机构表示,RRR的减排存在不确定性。

从历史上看,降准替代MLF的意图是什么。

总之,RRR降息置换MLF可以基本保持流动性总量不变,同时向银行体系释放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资金,从而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增强资金配置能力,并传导至信贷和债券市场,从而促进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符合不超额度,不透支未来的思路。

因此,有机构人士认为此举可行且有可能,但也有观点认为操作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胡建文表示,未来MLF的额度会很大目前,一年期银行间存款利率比一年期MLF利率低近80个基点商业银行继续做MLF的动力较低,但MLF缩表操作会减少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同时,在经济自然增长过程中,库存积压不断消耗,需要补充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合理的

信达证券首席收入分析师李表示,此次降息更多是为了补充信贷扩张导致的超储消费考虑到4月份RRR降息的影响和中国人民银行上缴的余额利润,仍有近4000亿元由信贷扩张消耗的超额准备金有待补充因此,年内RRR降息仍有较大概率,但能否在9月份登陆尚不确定此外,在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也有可能通过RRR减少来引导LPR再次下降

天风证券首席收益分析师孙彬彬也提出,短期内不排除RRR降息的可能,但政策逻辑仍需考量,他倾向于认为年底或年初做出安排的可能性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由于流动性充裕,市场资金利率较低,交易员申报需求有限,当月6000亿元MLF仅续做4000亿元。

短期降息存在悬念

8月,中国人民银行减少6000亿元MLF,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

如果人民银行选择继续降量,继续做MLF,操作利率是否会再次调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9月以来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预计本月MLF操作利率将保持稳定。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总监庞伟表示,目前,政策重点继续集中在打通宽货币到宽信贷的传导链条,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预计短期内MLF利率将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1月和8月1年期MLF操作利率分别下降10个基点。

孙彬彬提出,根据此轮宽松周期的降息规律,降息前有一次重要会议,两次降息都发生在信贷疲软的情况下考虑到未来融资数据可能出现阶段性上升,预计今年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几天公布,8月末,M2同比增速达到12.2%,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39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138亿元。

实体经济和融资市场的状况正在好转光大证券首席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政策是持续的,不是说只对某个月有效政策效力的发挥往往是滞后的未来伴随着政策的逐步传导,实体经济和融资市场的情况会变好

至于资金面,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虽然资金面可能不会再现7月份极度宽松的场景,但大幅收紧的风险很小孙彬彬预计,近期资金利率将保持稳定,隔夜利率有望在1.2%至1.5%之间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13日11时,银行间市场DR007上行约6个基点至1.50%,仍处于历史低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年底前2.6万亿元“麻辣粉”将到期是否成为降准动力?机构分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