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以来,比亚迪率先以荣耀版车型开启了“价格战”模式,随后各大车企纷纷跟进,但效果似乎并不太理想。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终端零售仅109.5万辆,同比下降21.0%,环比下降46.2%,当然,2月也受到了春节因素的影响。
但进入3月以来,不仅参与价格战的车企规模在扩大,各地方也纷纷推出购车补贴政策。按理说这已经到了最佳的购车时机,但根据乘联会预测,3月车市的增长依然疲软,预计零售市场累计销量约165万辆左右,虽然环比有明显提升,但同比依然有18.1%的负增长。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规模降价引发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继比亚迪之后,不仅有特斯拉、哪吒汽车等新势力加入,包括长安、东风、上汽、广汽、奇瑞等在内,多个大型汽车集团也相继发布了促销政策。从具体销量来看,除早期进入价格战的品牌有所收获之外,多数品牌的销量并不理想。而在3月份国家层面也提及了汽车以旧换新预计将成为今年促销费的重点,但具体政策尚未出台,这也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战中套路其实也不少,笔者通过到4S店实地探访发现,部分车型看似价低,但实则有价无车。另外一些车型本身就有比较大的市场优惠,所谓的降价不过是延续了本来就有的优惠罢了,再有就是通过配置缩水来降低价格。
那么面对涨价式“逼单”,消费者会不会买单呢?可能会,但效果不会特别明显。因为近期还有大量的新车上市,这也让消费者在各种车型之间举棋不定。
据了解,仅在本周内就有包括小米SU7、长安UNI-Z、比亚迪元UP、全新索纳塔、新款奔驰CLE在内的多款重磅新车上市。而现在新车上市的价格往往也是一步到位,优惠幅度可能并不比在售车型小,不足的是提车周期可能会更长。
所以综合来看,如果不是非买不可的刚需购车,可能大部分消费者并不觉得现在就是最佳购车时机。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价格战打得火热,但市场整体销量却增长乏力的原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